金库小说 > 穿越小说 > 明朝那些事儿 > 章节目录 第二十九章 朱棣的对手
    这就好比在朱允炆家门口修了个炮楼,什麽时候心血来潮就打两炮过去,到那个时候,南军就真的回天无力了。

    可是局势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南军的最强主力也已经被击败,谁还能挽救危局呢?

    其实朱棣也是这样想的,朱允炆手下那几条枪他闭著眼睛都能数出来,还有什麽人能抵挡自己呢?他已经收拾好行李,准备去城內的大明湖钓鱼了。

    到此为止吧,朱棣,上天毕竟还是公平的,你所期待的对手已经到来了,他就在你眼前的这座城市裏等待著你!

    【一个管粮餉的人】

    在李景隆进行白沟河之战时,一位山东的官员承担了为李景隆大军押运粮餉的任务,他很尽责,粮餉从来不缺。但他的辛勤工作並不能挽救战役失败的结局。李景隆溃败的时候,他跟隨李景隆撤退,但他撤退的速度要远远慢於这位长腿主帅。

    一路上,他不断的收拢那些被击溃的士兵,並將他们组织起来,在当时人们的眼中。这实在是一种让人很难理解的行为,所谓大厦將倾,独木难支,而且隨著李景隆的溃败,沿路的各府县都闻风而降。江山隨时可能易主,大家都已经开始为自己將来的前途打算了。可是这个人却仍旧干著这样的工作,其实不只官员和將领们不理解,连他收容的那些士兵们也不理解,他们不知道这个人为什麽要收容他们,准备把他们带到哪裏去。

    “济南,”他说道,“我们要去守卫济南。”

    “主帅都跑了,大人您能守得住吗?”

    “我是山东参政,是朝廷委派的官员,这是我的职责。”

    这个按时运送粮餉,尽职尽责,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人叫做铁鉉。

    铁鉉,河南邓州人(今河南邓州市),他的履历並没有什麽引人注目之处,但让人吃惊的事,他是一个不懂军事的知识分子,洪武年间他由国子监生直接授官为礼部给事中,建文帝登基后被任命为山东参政。

    然而就是这麽一个不懂军事的知识分子挑起了那副谁也不愿承担的重担——挽救国家危亡。

    铁鉉並不是那种幼年熟读兵法,闻鸡起舞的游侠之人,在此之前,他的人生就是读好书和做好官。第一次看到战场上血腥屠杀的场面,他也曾经犹豫和胆怯过,以他的官职,如果愿意投奔朱棣,是能够捞个好前途的。但他最终选择了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因为在他的眼中,朱棣並不是什麽遭受奸臣迫害,被逼靖难的英雄,而只是一个搅乱太平盛世,图谋不轨的乱臣贼子。他的道德观念使得他无法去接受这样的一个人成为国家新的主宰。

    不接受是容易的,但要挺身而出反抗就难了。铁鉉虽然是个书生,却也明白战爭绝非儿戏,如果选择对抗,他就將面对这个时代最为优秀的统帅——朱棣。

    拿什麽去对抗这个可怕的敌人呢,四书五经?仁义道德?

    这些都没有用,但铁鉉由他自己的武器,那就是爱国的热情和不屈的信念。

    在他组织士兵赶往济南的路上,他遇到了一个叫高巍的人,正是此人坚定了他的意誌。

    高巍,辽州(今山西左权县)人,他与铁鉉很早就相识,且情谊深重,就在官员们纷纷跑去投靠朱棣时,高巍却从朱棣的属地裏逃了出来,他的目的和铁鉉是一致的——以身许国。

    铁鉉在临邑遇到了这位老相识,两人抱头痛哭,表明心跡,立誓尽责守护济南,至死方休!

    除了铁鉉和高巍外,另一个平凡的官员也因为他英勇不屈的事跡在历史上留下了他的名字。

    这个人叫王省,战爭到来之前,他在济阳担任教喻的职务,过著平静的生活。所谓教喻是官方的教职,相当於今天的教育局官员。他的日常工作就是教授学生知识。李景隆溃败之后,他被攻入城中的被军士兵抓获,逼他投降,但他英勇不屈,慷慨陈词,北军士兵竟然为他所感动,放走了他。

    但更出人意料的事,他被放走后並未回家继续过自己的日子,而是召集他的学生们,在平日上课的明伦堂教授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堂课。

    他对自己的学生说道:“我平时教了你们很多东西,但其中要义你们未必知道,今天我就告诉你们,其中精髓就在於此堂之名明伦二字,请诸君牢记。”说完他便以头撞柱而死。学生们见此惨状嚎啕大哭,上前救护,已然回天乏术。

    王省不畏强权,不求苟活,为自己的信念而死,死得其所,死得其所。

    已经死去的王省和正在赶路的铁鉉是相同的人,他们都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而奋斗,区別只是在於一个报国无门,一个效力有方而已。

    即使你的敌人无比强大,即使你没有好的应对方法,但只要你有敢於面对强敌的决心和勇气,你就会发现,奇跡是可以创造的。

    铁鉉和高巍两个人以必死的决心带领一群残兵奔赴济南,可当他们到达济南后,却意外的发现李景隆又吃了一次败仗。原来李景隆一口气逃到济南后,整顿了部队,此时他的手下还有十几万人。

    他本打算抵抗一下,没有想到朱棣没有留给他这个机会。

    朱棣率领大军向李景隆发动了猛烈的进攻,而李景隆已经被打出了恐朱症,一触即溃,这次他逃得更为彻底,单人匹马跑了回去,把十几万將士都送给了朱棣。

    铁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入济南的,他不会想到,作为一介书生的他將在这裏立下不朽功绩,並为这个城市的人世代传颂。

    就在济南城中,铁鉉遇到了另一个影响他一生的人,此人叫盛庸,是李景隆手下的都指挥使。这位盛庸名中虽有一个庸字,但他本人却绝不昏庸。相反,他是一个极具军事才能的將领,不过在李景隆的手下,再有才能的人也是没有用的。

    李景隆的逃走对他们而言也算是一件好事,铁鉉和盛庸终於可以摆脱这个蹩脚的家伙,去创造属於他们自己的奇跡。

    此时的济南城裏,挤满了人心惶惶的逃难百姓和打了败仗的残兵败將,治安情况也不好,有战斗力的士兵极度缺乏,铁鉉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而且上天也没有给他更多的时间,朱棣已经带领著他的十几万军队准备攻城了。

    这又是一场看似胜负悬殊的较量,很多人如果处在书生铁鉉的角色上,早就开门投降了,事实摆在那裏,李景隆最强大的六十万军队已经被打垮了,现在城內的不过是些漏网之鱼,而论军事素养,铁鉉等人更是无法和朱棣相比。

    朱棣似乎也是这样认为的,他一反常態,不再畏首畏尾,而是第一次主动采取攻势,他把自己的所有军队列队扎营於城下。他已经打败了所有强大的敌人,拥有了更强的实力,无数的州府都投降於他,但出乎他意料的是,眼前的这座柔弱不堪的城池居然不投降,而且挡住了自己的去路!

    他决定改变自己的战术,硬拚一下,他要让这座城市彻底屈服於他。

    朱棣过於得意忘形了,他似乎忘记了他当年是怎样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的。决定战爭胜负的並不一定是先进的武器和士兵的数量,而是人的决心和智慧。

    【善守者潜於九地之下】

    铁鉉虽然不是科班出生,不懂得军事,但他是一个极有悟性的人,他在严酷的战胜中锻炼了自己,了解了战爭的规律,並最终被推举为济南城的镇守者。而具有丰富军事经验的盛庸更是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这两个人的组合將在今后数年內让朱棣寢食难安。

    朱棣在准备妥当后,派遣士兵向济南发动了进攻,北军日夜攻打,铁鉉亲自在城上指挥战斗,身先士卒,他的这种行为感动了原本垂头丧气的士兵们,在这些战败者的眼中,铁鉉是一个可以信任和依靠的人。在铁鉉的鼓舞下,防守官兵士气大振,连续打退朱棣多次进攻,北军在城下徘徊数日,始终不得门道,每天除了抬回无数具尸体,再无任何进展。

    朱棣向来不是一个蛮干的人,他观察了济南的地形后,想出了一条很是毒辣的计策,他决堤放水,希望用洪水淹没济南城,並摧毁城內守军的意誌,这一招確实厉害,守军是不可能一边游泳一边打水仗的,而这种人为的灌水法用编织袋是堵不住的,眼看城池就要失守,但铁鉉並不慌乱,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法,不但可以缓解眼前的危机,还有希望毕其功於一役。

    铁鉉的计划是这样的,他预备了一千人前去诈降,並希望朱棣单骑入城接受投降,以表明他的诚意。他相信,在危急时刻的投降,朱棣是不会怀疑的。

    果然,朱棣上当了,他真的是一个人来的,济南城城门大开,似乎在等待著它的新主人的到来,而实际上,这座不设防的城市是铁鉉张开的一口麻袋,正等待著猎物的到来。

    就在朱棣骑马即將进入城內时,城內忽热有人叫了一声:“千岁!”这正是行动的暗号,叫声未绝,麻袋已经收口,从城门上突然降下类似武侠片中机关的铁板,意图將朱棣困在城內。

    这算得上是一个极为精妙的设计,可惜,那位操作的仁兄手稍微急了点,铁板没有隔住朱棣,却正好打在他的马头上。朱棣被这道天降铁板搞懵了,他慌不择路,立刻换了一匹马逃命去了。

    这件事情使得朱棣十分气恼,他难得信一回別人,却被欺骗了,他那並不纯洁的心灵受到了铁鉉无情的伤害,於是他再次命令士兵猛攻济南城,但济南仍旧防守严密,朱棣一连打了三个月,都没有任何进展。

    为了打破僵局,朱棣决定使用他最后的秘密武器——大炮,明代的大炮已经广泛应用於战场,在靖难之战中,南北两军都使用这种武器,但总体而言,北军使用的频率要少得多,究其原因,可能是由於北军以骑兵为主,而朱棣的战术是突袭,这样的战术特点决定了他们不愿意也不可能隨时带著这些动輒几百公斤重的大家伙。

    但现在既然是攻城战,大炮就派得上用场了。

    这下铁鉉终於要面对他镇守济南以来最大的危机了,当时铁鉉的手中没有火箭炮,凭著火銃和弓箭也是不可能摧毁对方的炮兵阵地的,他只能眼睁睁的看著北军士兵一边唱著小曲,一边装填弹药,然后点燃引线,把特制的礼物——各种大铁球,以空降的形式送给自己。

    当然了,能人总是能够从没有办法的地方想出办法来的,如果铁鉉真的无计可施,让北军就此攻破城池,相信济南城內就不会到今天还有纪念他的铁公祠了。顺便说一句,我也曾经去拜过,因为即使单凭他处理这次炮轰济南的危机时表现出来的智慧,他也有资格被后人崇拜了。

    正当朱棣准备好大炮和弹药准备炮轰济南城时,城头上出现的一幕让他目瞪口呆,他立刻下令不许开炮,因为当他看到城头上铁鉉掛出来的那些东西时,他知道,打不打得下济南只是小事情,要是开炮把这些玩意打坏,那才真是大麻烦。

    到底是什麽东西让朱棣如此投鼠忌器呢?铁鉉手中似乎也没有什麽值钱的东西了,而且即使有什麽值钱的玩意,只要开炮打进城去,所有的一切都將归自己所有了,还忌讳什麽呢?

    事情滑稽就滑稽在这裏,铁鉉掛出的这些玩意一点不值钱,但却是真要命,就算你打死朱棣他也是不敢开炮的。原来铁鉉找人连夜做了十几个大牌子,上面工工整整地写了“大明太祖高皇帝神牌”几个大字,掛在城墙的四周。

    这些木牌子真是比防弹衣还顶用,朱棣在城下气急败坏,破口大骂,但就是不敢动真格的,而这一切都早在铁鉉的预料之中。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的事情没有朱棣不敢干的,他敢对皇帝无礼,敢瞧不起皇帝,还敢公开造反,而这些木牌不过是用普通的木头写上几个字而已,为什麽铁鉉断定朱棣绝对不敢损坏这些木牌呢?

    如果说当时有心理战的话,那麽铁鉉应该就是其中高手,他准確地抓住了朱棣的弱点。朱棣弱点並不多,但確实是有的。他的弱点就是出兵的理由。

    虽然天下所有的人都知道朱棣是反贼,但是朱棣毕竟还是有一定的理论支持的,这个支持就是他老子朱元璋的遗训,所谓藩王靖难,扫除奸臣是也。其实也就是用老子来压孙子。可是现在铁鉉掛出这些自己父亲的神牌,如果用大炮攻城的话,岂不是连老爹的神位也敢毁?

    这是万万使不得的,朱棣何嚐不知道这些所谓神牌可能是铁鉉派人上山砍了木头下来,找几个测字先生写的,有何神圣性可言。

    但奇怪就奇怪在这裏,大家都知道这玩意是假的,可就是没人敢动手去砸了它。而朱棣这种既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心裏也被铁鉉充分利用,弄出了这麽一幕滑稽戏。

    城下的朱棣大炮齐备,兵马强壮,只要命令开始攻击,济南唾手可得,可他暴跳如雷,有怒难发,就是不敢开炮。城上的铁鉉得意洋洋,敲打著那些昨天可能还是山中林木的所谓神牌,以挑衅的眼光看著下面的朱棣,就差喊出“向我开炮”这样的豪言壮语,那意思似乎是说:有种你就开炮啊!

    朱棣没种开炮,只好收兵回营,这应该是朱棣军事生涯中最为窝囊和郁闷的一天。

    这一幕后来被很多电视剧引用,皆未注明转载,在此本人也为铁鉉先生申明一下,此举为铁鉉先生原创,他的智慧和这种玩弄敌军於股掌之间的气魄確实值得我们景仰。

    朱棣终於感觉到了自己对手的强大,一群残兵败將,一个没有打过仗的书生,一座似乎踢一脚就会落下几块砖头的城池,居然挡住了自己。而这也是他开战的第一次失败。

    看来上天是不会让我一个人来主宰这个时代的,我失败了,济南並不属於我,至少现在不是,还是班师回去吧。

    可是他想走就能走得了吗,城中的铁鉉敏锐地发觉了朱棣撤退的跡象,他和盛庸率军追击,狠狠地打了一次落水狗,朱棣慌不择路,一退几百裏。铁鉉趁势进攻,收复德州。

    铁鉉和盛庸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敢於迎战强大的朱棣,並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坚持的信念获得了济南守备战的胜利,为下一步的反攻爭取了时间,可谓挽狂澜於既倒。而铁鉉也因他在战役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勇气,作为一位传奇人物为济南人所铭记。

    此战的胜利给长期以来郁闷无比的建文帝带来了一丝曙光,他晋升铁鉉为山东布政使,之后又让他担任了兵部尚书,这位並非干军事出身的书生能够担任最高军事长官,实在要感谢朱元璋的清除功臣活动和李景隆的愚蠢无知。

    而建文帝终於也做出了一个十分英明的决定,他撤换了李景隆总司令的职务,並將此职授予盛庸,事实证明,在当时,盛庸確实是这个职务最適合的人选。

    同时,逃跑比赛冠军李景隆一溜烟回到了京城,这位仁兄实在是让人无话可说,出师时候的六十万大军输得一干二净,只剩下了他本人光著屁股跑回来,连当初保举他的黄子澄都想拿把刀砍死他,黄子澄觉得自己罪孽深重,恨透了李景隆,便联同御史大夫练子寧和御史叶希贤向建文帝慷慨陈词:立斩李景隆!

    但是建文帝拒绝了他们的要求,他拒绝的理由似乎也很充分,李景隆是他的亲戚,建文帝一向以慈悲为怀,具有博爱精神,对造自己反的叔叔都关爱有加,更何况是一个打了败仗的表亲。而且在他看来,李景隆打败仗已经是即成事实,杀掉他没有多大用处,养著他也不过每年多废点粮食,何必一定要取人性命呢?

    但是建文帝错了,他不会想到这个打了败仗的李景隆其实还有著第二个身份,在不久的將来他会对局势产生重要影响。

    不管怎样,南军方面终於从开战后的一头雾水,稀裏糊涂的状態中恢复过来,他们確实找到了能够对付朱棣的將领,並开始积聚反攻的力量。

    经过休整后,重新布置的南军准备向朱棣发动反攻,保守的耿炳文和愚蠢的李景隆將不再出现,朱棣將面对由新一代的优秀將领组成的南军最强阵容,也將迎来他人生中最为惨痛的失败。

    【善攻者动於九天之上】

    朱棣从来都不是一个被动挨打的人,在得知盛庸准备北伐后,他已经提前做好准备,开始了进攻。

    建文二年(1340)十一月,朱棣向南军重兵驻守的沧州发动进攻,歼灭数万南军,並俘获大將徐凯,之后朱棣马不停蹄,继续发动猛烈进攻,攻克德州、济寧、临清等地。

    此时的统帅盛庸在得知朱棣先发制人后,准確地判断了形势,並准备转攻为守,吸引北军前进,他明白小打小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与朱棣的决战是在所难免了。

    他在仔细勘查地形后,选定了决战的战场——东昌,这裏即將成为北军的集体公墓。

    为了吸引朱棣前来决战,盛庸放弃了很多城市,避其锋芒,他有步骤地安排自己的军队节节后退,以引诱朱棣继续前进。他相信,济南的失败必然会使得朱棣更具有进攻性,也更容易掉进自己布下的陷阱。

    盛庸的估计是正確的,此时的朱棣確实有著比以往更强的进攻欲望,济南的失败让他寢食难安,特別是铁鉉使用掛神牌这样的手段逼退自己更是让他有被人耍弄的感觉。但他还是有充分的自信的,即使铁鉉再聪明,那也只是防守的本事而已。真正决定战场胜负的还是进攻。

    若论进攻,放眼天下,有何人可与自己匹敌!

    他並非没有察觉到盛庸的企图,但他有著充分的自信,在他年少时,已经投身军伍,得到过无数名將的指点,经历过战场的血腥廝杀,他战胜了无数可怕的敌人,有著充足的战斗经验,南军的那些將领,不是太老,就是太嫩,不可能成为自己的对手。

    在南军中堪称自己敌手的只有一个平安,此人確实是一个劲敌,如果他成为南军统帅,倒真是难以对付,但可喜的是朱允炆似乎又犯了一个错误,他任命李景隆手下的都督盛庸接替了指挥位置,让平安做了盛庸的副手。

    他也曾事先探查过敌军主帅盛庸的情况,果然不出他所料,盛庸並没有什麽耀人的功绩,原先只不过是李景隆的部下,而且此人有一个弱点,那就是不善於指挥骑兵。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是战爭中的主力兵种,以往在对付外来游牧民族入侵时,骑兵是最主要的军事依靠。而在朱棣的那个时代,南北军中公认最为优秀的骑兵將领恰恰是朱棣本人。他曾亲率大军深入大漠,清剿北元,累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他还有著足以自傲的指挥能力和强壮的士兵,而对手却只是自己手下败將的部下,与自己相比,盛庸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卒。

    在朱棣看来,这场战役是没有悬念的,他坚信在面对面的交锋中,精锐的北军骑兵將摧枯拉朽般把敌人打得粉碎,而自己將注定是战役最后的胜利者。

    不过事实证明,每个人固然有自己的短处,但也必然有著自己的长处。盛庸虽然没有朱棣那样优秀的骑兵指挥能力,但他也有自己擅长指挥的兵种。

    朱棣的大军仍在前进,同年十二月份,北军先后攻占了东阿,东平等地,不断向盛庸预先设计的战场——东昌前进。

    在离东昌不远的滑口,朱棣遭遇了盛庸手下大將孙霖带领的前锋部队,似乎与他所预想的一样,盛庸的军队不堪一击,他没有费多大工夫就击溃了对手。这使他更加相信,盛庸將和李景隆一样,败在他的手下,然后灰溜溜的逃回去。意气风发的朱棣终於摆脱了济南作战的阴影,他率领著十余万大军抵达了最终的决战地点——东昌。

    盛庸正在这裏等待著他,说起盛庸这个人还真是有几分传奇色彩,明史盛庸传第一句话就是:盛庸,不知何许人也。看似滑稽的语言说明这是一个生平不明的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黑户,出生地,出生日期,父母皆未注明。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他打过很多败仗。

    他先在耿炳文手下当参將,经历了真定之败,然后隨著李景隆代替了耿炳文的位置,他就转而跟隨李景隆。应该说在李景隆的手下,盛庸还是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打败仗后如何逃跑、如何选择逃跑路线,如何收拾残兵败將等等。

    在那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战役裏,他已经习惯了战败者的角色,他似乎是在被人追逐中度过自己前两年的军事生涯的,人家跑,他也跑,从真定跑到北平,再跑到德州、济南,一直以来他都被像赶鸭子一样赶来赶去。

    对於盛庸来说,所谓军人的尊严在他那裏不过是一句笑话而已,失败、逃亡、再失败、再逃亡,如同丧家之犬一样的生活还有什麽尊严可言?

    当然,如果盛庸就这样混下去,那麽在历史上也就不会有盛庸传了,他在历史中最多会留下一句诸如某將名盛庸被斩於某役中的记载。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是一个有著卓越军事才能的人,虽然他没有跟对领导,但在那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他学到的绝不仅仅是逃跑,失败磨礪了他的心,而他从失败中获得的最珍贵的财富,就是他终於可以从旁人质疑责怪的眼光中站起来,大声说道:“胜利终归是会属於我的!”

    盛庸曾多次在阵中看到过朱棣的身影,朱棣那快速的进攻和突破,选择时机的突然性和准確的战场判断力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当他看到朱棣身先士卒,率领他的精锐骑兵来往纵横,无人可挡的雄姿时,他都会产生无尽的感慨和疑问:这个人是可以战胜的吗?

    在那一次次的失败中,盛庸不断的学习和总结著经验教训,他渐渐的摸清了朱棣的进攻套路和方法,即以骑兵突击侧翼,正合奇胜的军事策略。而在白沟河之败后,他逃到了济南,见到了並非军伍出身的铁鉉,在那危急的时刻,他与铁鉉齐心协力,终於第一次击败了朱棣的军队。这件事情让他认识到,朱棣並不是所谓的战神,他也是可以被击败的。

    在经过仔细谋划后,他根据朱棣的攻击方式专门设定了一套独特的战法,並在东昌设下战场,准备迎击朱棣,其实盛庸的心裏也很清楚,济南之战的胜利多少有点侥幸,而要想在野战中战胜朱棣就十分困难了。朱棣统帅的北军长期以来都依靠骑兵为其主力,多次征伐蒙古,极善野外作战,而盛庸也確实如朱棣所料,他並不是一位卓越的骑兵指挥官,但他敢於迎战朱棣,是因为他有著自己擅长使用的秘密武器和应战方略。

    前哨已经向盛庸报告了朱棣到达东昌的消息,盛庸知道,他终於要面对这个可怕的敌人了,这一次战役中,自己不再需要向任何人去报告军情了,但这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所有的责任和重担都压到了自己的身上,再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

    出乎盛庸手下將领的意料,盛庸並没有选择坚守城池,这些將领们都和盛庸一样,在数次败仗中吃够了朱棣的苦,深知其厉害,对於正面与朱棣作战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恐惧心理。所以当盛庸宣布他將列队背城迎战时,手下將领一片哗然,爭论之声四起。

    盛庸並没有说话,而是静静地看著他的將领们,慢慢的,將领们也终於安静下来。此时盛庸终於开口说话:“我相信诸位绝非贪生怕死之辈,燕王確实厉害,但若一味死守城池,待其侵掠而来又席卷而去,我等为人驱赶,何日方休!但请各位齐心协力,与其决一死战,胜负虽未可定,忠义必可留名青史!”

    背城而战,有进无退,有生无死!再也不能逃跑了,即便是为了军人的尊严,也要决一死战!

    朱棣,就让你看看我这个无名小卒的厉害!

    【东昌决战】

    朱棣带领著他的精锐部队来到了东昌,开始了与盛庸的决战。

    正如他所料,盛庸的军队中骑兵既不多也不精,但这些士兵却装备了另一种武器——火器和弓弩。

    盛庸深知,要在骑兵对冲中战胜朱棣,无异於痴人说梦,於是他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大量装备了火器和弓弩,为了增加杀伤力,他还命人在弓弩的箭只上涂抹了毒药,不给北军负伤后等救护车的时间,务必做到一击必杀。

    朱棣看见这个阵势,终於明白了来者不善,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看是你的弓弩快,还是我的精骑快吧!

    在一声号令之下,朱棣亲自率领骑兵攻击,如以往一样,他选择的攻击方向还是盛庸军的左翼,但在他全力攻击之下,左军竟然岿然不动。朱棣反复冲击,却毫无效果。

    朱棣的这一招实在是老掉牙了,盛庸对此早有准备,他不但派重兵保护自己的左翼,还设计了一个朱棣做梦也想不到的圈套。他决定將计就计,利用朱棣的这一进攻特点彻底的击败朱棣。

    进攻失败的朱棣及时调整了军队部署,他决定改变突破口,以中央突破战术攻击盛庸中军,以求获得全线击溃之效。他重整了部队,转移到了中军方向,准备发起一次致命的攻击,但他预料不到的是,当他威风凛凛的整肃队伍准备进攻时,他和他的部队已经站在了盛庸的麻袋口上。

    很快,朱棣率领他的骑兵发动了最大规模的进攻,如他所料,盛庸的中军一触即溃,纷纷向后逃散,朱棣大喜,发动全军追击敌人。可是他的追击没有持续多久,朱棣就惊奇的发现,越往裏突进,南军的人数越多,而且他们並不像是逃散的士兵,手中都拿著火器和弓弩。正瞄准著自己的军队。

    一个念头瞬间闪过朱棣的脑袋,“上当了!”

    这正是盛庸的计划,他料定朱棣左翼攻击失败后会转而攻击中军,便设下陷阱,遇朱棣攻击时安排中军后撤,待其进入包围圈后再进行合围发动进攻。

    朱棣又一次陷入了危机之中,这一次他不可能如白沟河之战那样去欺骗敌军主帅了。盛庸不是李景隆,而且朱棣已经成为囊中之物,他这次就是把马鞭挥断,也不会再有任何效果了。

    【救兵】

    此时在包围圈外,还聚集著朱棣的大批士兵,但由於主帅被围,大家都不知所措,经验告诉我们,关键时刻总是有英雄人物出现的。这次充当英雄的是朱能。

    他紧跟朱棣攻击南军,但在一片眼花繚乱的阵法变换之后,他发现自己把主帅给丟了,这还了得,再不把人找到,全军就有崩溃的危险!

    当他得知朱棣已被包围时,立刻率领自己的亲兵向南军包围圈猛冲,此人实在是少有的勇猛忠义之人,也出了名的不要命,之前他曾有过带领三十余人追击数万大军的光辉记录。这一次他也没有让朱棣失望,左冲右突之后,他居然在乱军中找了朱棣,並和他一同冲出重围。

    此时远处指挥的盛庸怒不可遏,他没有想到自己花心思设计的圈套居然还是被朱棣跳了出去,既然朱棣已经逃走了,那就去攻击北军士兵,一个也不要让他们溜走!

    所谓有失必有得,盛庸设置的圈套虽然没有能够套住朱棣,却套住了另一个人。

    朱棣被包围之后,最为著急並不只是朱能一人,张玉也是其中之一。他是公认的朱棣手下第一大將,在以往的战役中,他身先士卒,居功至伟。朱棣也与他交谊深厚,眼见自己敬爱的领导被陷了进去,张玉也效法朱能,拚命冲进包围圈。

    经过奋死拚杀,张玉终於冲了进去,但他看到的不是朱棣,而是死神的笑容。

    此时朱棣已经被朱能救走,而杀红了眼的南军士兵眼看著到手的鸭子飞了,正想找个人发泄一下,而张玉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他们的愿望。於是眾人一拥而上,人手一刀,把张玉砍成肉酱。此时以往被朱棣追著跑的將领们都意识到,有怨报怨,有仇报仇的时候到了。他们不需要盛庸的动员,拚命追杀落水狗,北军隨即一溃不可收拾。

    顶点小说网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