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库小说 > 穿越小说 > 开局诛十族,朱棣求我当国师 > 章节目录 第三百六十八章 派係
    姜星火回京的消息很隱秘,並无太多人知晓。

    不过姜星火此番回京,跟上一次回京相比,京中的情况已然大不相同了。

    如果说上一次还是一潭死水,那麽现在便如烈火烹油一般,到处都在吵架。

    文臣中,京中变法派的支持者与守旧派官员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不断有弹劾的奏疏递到內阁,几乎只需要一个导火索,便能爆发全面的冲突。

    在学术圈,以国子监的监生们为代表,同样分成了不同的阵营爭吵不休,到底是要谨慎地守住程朱理学的边界,还是追寻“一代儒宗”姜星火的步伐,进行大胆的理论突破。

    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实践方能出真知”造出了热气球的国子监监生们,当然支持顺著这条新的前沿理论,来给僵化已久的程朱理学的格物论,探索新的方向。

    但是同样也有不少人,守著“格物”需要先“格心”的说法不放,指出姜星火以“矛盾解太极”的理论突破,其实是偽突破,是不对的。

    嗯,放到姜星火前世,肯定很多人理解不了,“格物先格心”,这不就是拋开事实谈对错?拋开客观谈主观?

    但是没办法,这是明初,程朱理学的格物论裏,是绕不开“格心”这个环节的。

    姜星火前世给其他老师代课的时候,其实讲过这个问题,当时很多学生的回答挺有意思的,有一个比较主流的说法是,这是因为古代的科学不发达,人们在探索和认知世界的时候,通常都会陷入主观唯心主义的陷阱之中,过分强调人的精神力量,按理说这倒也不足为奇。

    这个说法对吗?对也不对。

    这裏面还有一个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大学生们没搞清楚,程朱理学这玩意,到底是用来干嘛的。

    你不会真以为大多数人学这程朱理学,朝廷用程朱理学作为科举標准教材和考试题目,是为了让儒生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吧?

    不会吧?

    这东西是为了封建统治服务的啊,朱熹解《四书》是怎麽回事?《四书》明明白白地摆在那裏,干嘛要用人来“解”呢?

    说白了,便是朱熹从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裏,断章取义一样,寻找出一些字词,来解释和组合在一起,从而有助於现在的【儒教】构建出一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伦理体係

    之前姚广孝给姜星火特训的时候,譬如“集义”和“敬”这些概念,都是朱熹缝在一起的缝合出来的,“格物”和“格心”也是如此。

    “格物”是以人心去格万物之理,所以,只有当一物之理明白於心,然后才能触类旁通,万物之理也就了然於心,可见,格物穷理关键在於“格心”,人只有先格自己的本心之理,明白自己之所以为人的本初之心,则万事万物之理也就明白於心,若自己之所以为人的本心、初心之理不明,不能发明本心、修养本心,就是格再多的物之理也无济於事。

    所以,格物论裏面的格心之所以关键,是因为格心要求儒生清净自省、格求本心,由此才能遵循【儒教】的伦理道德规范,相当於是一个从小培养的自我警戒机制。

    而姜星火之前所当眾发表的理论,並没有触及这方面,自然就有从小读书就被灌输“格心”的监生感到姜星火的理论裏面,虽然“格物”的办法说的清楚,但依旧有著不完整性。

    文臣们在为变法和守祖宗成法而吵架,国子监监生们在为格物是否需要格心而吵架,而武臣也在吵架。

    是的,五军都督府难得没动手,只是吵架。

    当收到永乐帝“回京先去五军都督府,向勋贵武臣们介绍火器以及军阶两事详情,然后再进宫”的圣旨后,刚回京没多久的姜星火就匆匆赶来,当他踏进五军都督府用来开会的大厅时,就看到了这副场景。

    姜星火在一开始微微诧异后,很快就明白了永乐帝的意思。

    这是某种带有暗示性的政治表態。

    明明庙堂上的卷起的风暴已经如此恐怖,但在姜星火回京的第一时间,永乐帝並没有急著召见他,甚至没有让他去跟黑衣宰相商量对策,而是让他先去五军都督府,去跟將军们讲一讲火器战术和军阶制度。

    朱棣其实只想告诉他一个意思。

    刀把子还在朕手裏,別慌。

    是的,虽然守旧派掀起的风暴是这般骇人,陈瑛纪纲两个猪队友的操作也著实不靠谱,但朱棣还是沉住了气,並且给予了他能给姜星火的最大支持。

    只要军队在手裏,最坏的结果就是大开杀戒,变法还是能推行下去,这是兜底。

    至於姜星火要怎麽处理,处理的是难看还是漂亮,那是姜星火的本事了。

    想通了这一点,行程有些匆忙的姜星火也缓了下来。

    不知道是將军们没把他这个军校副校长当外人,还是吵得上头,压根就不在乎有人进来了,姜星火跟柳升坐在后边了,他们还在吵。

    由於理论地位更高半格(靖难功臣之首)的老帅淇国公丘福,虽然还担任著中军都督府左都督,但他兼任了大明皇家军官学校的校长,而且很享受这个即將桃李满天下的职位,平常就在燕子磯常驻办公了,不怎麽回城裏来。

    所以现在主持五军都督府日常军务的,是刚带著军事观察团从江南回来的左军都督福左都督、成国公朱能,相当於五军都督府的一把手。

    而魏国公徐辉祖,则是作为朱能的副手,也就是五军都督府的二把手在履行职务.好吧,永乐帝不待见徐辉祖,其实徐辉祖现在在五军都督府也就是个摆设,而且他马上就要跟著朱高煦一起去北边了。

    而徐辉祖二把手的职权,则会移交给即將回国的——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师、曹国公,百官之首,李景隆。

    嗯,李景隆百官之首的地位,只存在於上朝队列中就是了。

    將军们爭吵的,主要是三个议题。

    分別是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的机构、人员、职权、兵力的归属;火器部队经过实战检验后的表现评估与火器战术的下一步应用;明军將领的军阶评定制度。

    而这三个议题裏,后两个都跟姜星火有关,这也正是他被请来的原因。

    第一个问题便是由李至刚建议后,再加上姜星火在狱中提到过,朱棣在去年就已经下定决心,好好建设北京。

    所以在改北平府为北京顺天府后,永乐元年正式下了相关的圣旨。

    设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军事)、北京行部(政务)、北京国子监(教育)其他的跟五军都督府没关係,主要是北京新设立的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多了一个都督府,相当於多了一块新的大肥肉。

    行后军都督府置左右都督,这是常规操作而且魏国公徐辉祖平调担任左都督继续当吉祥物,镇远侯顾成担任右都督实际主持军务,都是永乐帝安排好的事情,没什麽可爭的。

    能引起將军们的爭执,是因为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的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僉事(正二品)是无定员的!

    是的,无定员的意思就是,只要你有能耐挤进去,原本官职低同时原地蹉跎了多年资历足够的,马上就能借著这次机会升上去.而且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管著北直隶和辽东都指挥使司、大寧都指挥使司的军务,权力相当大,所以將军们都挤破了头,想从中分一杯羹。

    “魏国公你这是什麽意思?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掌管著六十一个卫,不是只有一个卫!”

    靖安侯王忠在又一次被拒绝后,直接大声质问道。

    而他的义兄弟,同为蔚州係出身的安平侯李远,则是毫不掩饰地说道。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伱还没去上任,国朝官职,就成了你魏国公府的私家之物了吗?”

    正好,接下来无论是征伐安南还是日本,亦或者是继续在军校干,都少不了与大明军方的合作,姜星火也乐得先认个脸熟。

    此前他除了认识李景隆、朱能、陈瑄、柳升等人,对其余的侯伯將军,几乎是一无所知。

    这对於姜星火现在的地位来说,无疑是极不妥当的一件事你可以平日裏不跟他们多接触免得被猜忌,但怎麽都得认识这些人叫什麽,都是什麽背景,属於哪些派係吧。

    不然见面来一句“那谁谁谁”,多尷尬。

    好在柳升对这裏面的门道可谓是门清儿,柳升附耳给姜星火简单介绍了一下,正好將军们吵得面红耳赤,噪音完全掩盖住了这点窃窃私语,而即便有几个注意到的,见到柳升是在给国师介绍,也並没有说什麽。

    经过柳升的介绍,姜星火得知,李远和王忠,在大明军界裏属於丘福山头的得力干將,从龙时间早,自身战功也足,根本不怂徐辉祖这个败军之將。

    去年正月,燕军战略反攻的时候,德州大营派了葛进率领步骑万余,乘河面结冰渡过了滹沱河,情势危急之下,李远立下军令状,只率八百轻骑前往迎击由於兵力难以展开,葛进把战马係在树林裏,全军下马步战,李远先是佯败,把南军主力拉扯的远了,派人解开葛进部下的战马,引战马反冲葛进所部,同时正面冲锋,取得了斩首四千、获马千匹的惊人战果,也是建文四年燕军的第一场开门红大胜。

    而当时坐在五军都督府裏同一个位置,替建文帝策划南军行动的正是徐辉祖,当然了除此以外,双方还有仇徐辉祖甚至亲自上去打了后续战役,在齐眉山斩杀了同为蔚州係出身的燕军驍將李斌。

    李斌生前与李远和王忠亲若兄弟,若是没有死在徐辉祖手裏,恐怕也是个伯爵了,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两人在五军都督府裏跟徐辉祖一向不对付。

    徐辉祖刚要说什麽,成国公朱能却剧烈地咳嗽了起来。

    “咳咳咳”朱能的脸上泛著不健康的红,双眼紧闭,仿佛隨时会晕过去似的。

    成国公的身份非同小可,在永乐帝心中的分量更重,所以见状,刚才还在爭吵的眾將马上就住嘴了。

    朱能扶著桌子站了一会儿方才缓了过来,他环视了一圈眾將,只说了两个字。

    “闭嘴。”

    刚才差点擼袖子的李远顿时噤若寒蝉。

    如果拿洪武朝做个对比,那麽张玉、朱能的地位就类似於比於徐达、常遇春,姚广孝就类似於刘伯温。

    靖难之初,张玉、丘福、朱能跟著朱棣造反,属於是永乐集团的原始股股东,先夺北平九门,然后经白沟河等七大战,帮朱棣夺下了皇位,而且朱能性格也好,为人宏博端重,做事也能折中服眾,说话通常也比较言简意賅。

    朱能看了看五军都督府眾將报上来的初筛大名单.其实就是如今明军內部各山头派係互相妥协的结果,他提笔挨个画著圈。

    “大寧都指挥使司那边,擬张鬼神、陈泼廝、周官保、姚堂、李討住长、陈聚、孙小六俱为大寧都指挥同知;辽东都指挥使司那边,擬张思孝、郭成、刘青、郝聚、赵全、丁成、李顺俱为辽东都指挥同知。”

    此言一出,另一侧聚集在一起的几名侯伯,脸上的喜色压根都不遮掩,就差弹冠相庆了。

    “这是?”

    “大寧係的。”

    经过柳升的又一阵低语,继蔚州係以后,姜星火成功搞清楚了明军裏面的第二个派係。

    大寧係,来自於寧王三护卫和大寧都指挥使司,属於第一批大规模成编制加入燕军係统参与靖难的派係,是除了以朱能、丘福等为代表的燕山係(燕山三护卫,即朱棣嫡係兵马)外,燕军裏第二强大的派係。

    自从得了大寧係兵马和朵顏三卫的倾力相助,朱棣的机动兵力才到达了十万之眾,有了跟南军战略相持的本钱。

    而大寧係的主要代表人物,便是已故大寧係首领陈亨的次子寧阳伯陈懋,以及武康伯徐理、思恩侯房宽、广恩伯刘才陈亨的地位比较特殊,他在靖难之役前便是北平都指挥使,跟朱棣的关係始终不清不楚,被建文帝调到了大寧,后来把大寧係兵马的主力完完整整地移交给了朱棣。

    陈亨又在白沟河之战中指挥大寧係兵马坚守后军,顶住了李景隆派平安、吴杰的重兵绕后,给朱棣同时绕后击败李景隆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本人也因此受伤,勉强跟著南下山东,在济南城下碰了钉子后,回到北平府就伤重不治身亡了。

    《明史陈亨列传》有言:亨等帅眾降,成祖尽拔诸军及三卫骑卒,挟寧王以归,自是冲锋陷阵多三卫兵。成祖取天下,自克大寧始。

    朱棣能当皇帝,陈亨出了大力,所以朱棣对寧阳伯陈懋以及大寧係一向是比较纵容的,在兵员、甲胄、粮餉等待遇方面,也基本是跟自己嫡係兵马是一个待遇的。

    姜星火用只有他和柳升两个人能听到的音量说道。

    “除了蔚州係、大寧係,还有其他派係吗?”

    “有,那边都是,幽燕乃至河北周边卫所投降的.十几个呢,抱团的不算厉害,也没什麽领头的,平素跟嫡係倒也没什麽差別,但真到关键时刻终归还是不同的。”

    姜星火点了点头,这些將军便都是所谓的“偏裨列校”出身,不见得是本身有什麽勇略智计可称大將之材,若是没有靖难之役恐怕也就是在百户、千户的位置上干到死,但是一旦遇上了风云际会,如今便也能封伯封侯,在五军都督府裏坐一把交椅了。

    柳升在这边跟他窃窃私语,朱能那边也没停下,一边咳嗽,一边说道。

    “至於北直隶,燕山左右前、真定、通州、蓟州、密云、山海关、宣府、神武左右中前、卢龙、抚寧、天津右这十六个卫的名单,还得按魏国公的意思议一议,再报给陛下批阅。”

    徐辉祖脸色有些难堪。

    明面上,朱能给他留了十六个卫不动,算是给了他面子。

    可是正如靖安侯王忠所说,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掌管著六十一个卫呢!

    剩余四十五个卫的官职,全被这些人分给亲朋旧部了。

    徐辉祖这个五军都督府二把手当得还有什麽劲儿?或者说,他马上就要成为名义上的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一把手,结果还没上任,就被架空了,他还有必要去吗?

    “擬都指挥使高实为行后军都督府都督僉事,陈恭为都督同知.”朱能这边话还在说,徐辉祖直接一声不吭地走了出去,没摔门已经他最后的体面了。

    几十个侯伯继续大声嚷嚷著,仿佛徐辉祖的离去对他们而言根本没有任何影响。

    显然,他们只害怕朱能,不害怕徐辉祖,而朱能在军中的威望也確实足够高。

    姜星火看著徐辉祖落寞的背影,心头想到。

    “堂堂魏国公,徐达大將军的嫡长子,若无靖难之役,原本该是大明军界第一人,就连李景隆都差了半筹如今不过几年时间,就被以前看都不会看一眼的百户、千户给骑到头上来,这心裏怕是落差有点大。”

    不过姜星火跟徐辉祖没什麽交情,今日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了明军內部的各个派係构成,燕军內部有燕山係、蔚州係、大寧係、河北係,南军內部同样派係林立,柳升提了一嘴,姜星火没怎麽记住。

    这都不重要,等李景隆回来,一切都会好的。

    “也不晓得让李景隆办的事又没有办妥,想来如此巨大的利益诱惑下,日本那裏也有愿意小小出卖一下同族的人吧。”姜星火心头复又想道。

    他是真的在坐在椅子上神游若不是朱棣的圣旨,若不是涉及到了新式火器和军阶这两个他自己提的东西,姜星火其实並不愿意掺和五军都督府的事情。

    姜星火手头还一堆事呢,待会进宫跟朱棣匯报一下江南平叛、治水、办场等工作,他就得去跟黑衣宰相姚广孝商量对策,再回家.再去詔狱裏看望一下李至刚。

    跟景清血誓相同的是,这次同样针对变法掀起了规模巨大的舆论攻势;但不同的地方在於,跟景清一个人莽不一样,这次明显是有组织有预谋的攻势,而且直接发动在了庙堂层面上,连李至刚都被搞了下去,不能不引起姜星火的高度警惕。

    姜星火神游之际,柳升用手肘懟了懟他。

    “接下来让国师讲讲在江南平叛战役中纯火器化部队的实战表现和火器战术理论,以及军阶评定的事情。”朱能咳了咳说道。

    “那姜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姜星火回过神后丝毫没有慌乱,极为自然地抖了抖衣衫,起身来到朱能的位置。

    朱能愣了愣,竟是真给他让了位置,但姜星火却是看了一圈將军们,没有直接开口。

    要知道,他这个人虽然天赋异稟、学问超群,但並非什麽都懂。

    军事学裏,涉及到火器原理和一些耳熟能详的火器战术、炮兵几何学、《战爭论》等近代政治军事学原理,姜星火倒是知道一些,但其他那些诸如高深的古代兵法韜略,则是连门槛也没摸到了,这方面他远远不如李景隆。

    所以,他必须扬长避短,古代兵法能不谈就不谈,只说他明白的。

    至於军阶制度,则是由姜星火与朱高煦的玩笑之语演变而来的,虽然路上有过思考,也与柳升探討过,但还是有可能跟明军的实际情况产生脱节,因此姜星火打算放到后面说。

    见姜星火看著他们没说话,这些大多数几年前还是中低级军官的粗鄙武夫们不由地议论纷纷,显得十分不耐烦。

    “倒是快点啊!”

    “磨嘰什麽呢?莫非是没想好?”

    一些性格比较暴躁的家伙更是对姜星火有些出言不逊。

    “別废话。”朱能皱眉喝斥了一声。

    朱能不是跟姜星火关係有多好,只是因为让姜星火来五军都督府商討这些事情,是永乐帝的意思,朱能是个懂得以大局为重的人,自然不会轻易让姜星火在这件事上失了脸面。

    “姜校长不会讲不出来吧?”柳升的心底,隱约升起了一丝担忧。

    不过柳升的猜测很快就被证明是错的了。

    在讲话上面,姜星火从来没怵过。

    姜星火用手指敲了敲桌面,在首位径自坐了下来,隨即拿起了笔杆,开始书写了起来。

    他一边在纸张上勾勒线条,一边开口道:“本国师今日便给尔等讲解一番,新式火器所带来的军阵、攻防与传统战爭的变化,乃至各种新兵器的战术、策略……”

    姜星火一边讲著,眼睛扫视全场,目光很锐利,气势十足,颇有风范。

    这一套东西,他早已烂熟於心,只是刚才一时没想好怎麽说罢了。

    不过既然说出来了,自然顺溜无比,而且姜星火也確信,以后定会用到。

    毕竟在大明的军队中,最缺少的便是將才,尤其是懂军事理论的將才,像朱能这样的,都是自身天赋异稟,又历经千难万险打出来的,而五军都督府裏普通的侯伯,其实自身的军事理论水平和实际指挥能力,是跟他们的地位稍有脱节的。

    “之前在江南平叛的时候本国师与成国公说过一句话,战爭是庙堂的延续。”

    “现在本国师要告诉你们的是,战爭的目的就是消灭敌人,而消灭敌人必然要通过武力决战,通过战斗才能达到,它是一种比其他一切手段更为优越、更为有效的手段那麽为什麽会强调新式火器在这种决战中的作用?”

    姜星火直接看向了朱能,问道:“成国公,你对江南平叛战役,是如何评价的?”

    朱能脸色平静,回答道:“受白莲教洗脑,敌人战斗意誌颇为顽强,但实际战斗力水平不行,战损比看著很漂亮,可在靖难之役裏,別的不说,就说安平侯李远以八百精骑破敌军上万,不比这场战役的战果要小。”

    姜星火倒也没意外,事实上,虽然平叛战役打出了完胜,但五军都督府派来的军事观察团裏面的成员,並没有受到太大的震撼,便是因为这种战损比还不够夸张,在冷兵器时代,由精兵通过突袭,也一样能打出来。

    而且白莲教这种对手,段位太低,五军都督府的將军们不太看得上。

    “那麽成国公认为,我军的火炮威力、机动性、齐射跨射战术、弹幕徐进战术、空炮协同战术,又如何?”

    朱能沉默了片刻,不得不承认道:“火炮威力很大,比投石机要厉害,这些新式战术也確实是以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但是,我还是认为,以新式火器为核心的战爭,无法取代传统的战爭模式。”

    “这便是了。”

    姜星火笑道:“新式火器现在无法完全取代冷兵器,是因为它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威力还不够大、射速还不够快.可在座的诸位以为,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当下的弓弩还能更快、甲胄还能更坚固、战马还能更迅捷吗?”

    將军们当然知道,冷兵器无法再进一步了。

    可是他们却压根想象不出来,热兵器究竟能达到怎样的高度。

    “诸位,放下那些无谓的执念和对过去荣光的掛怀吧,因为接下来本国师要给你们讲的,是未来战爭。”

    (本章完)

    顶点小说网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