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库小说 > 玄幻小说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章节目录 第27章 打虎亲兄弟
    武士棱虽然爵尊品高,但对武怀玉一家子很热情。

    午间开席,全鹿宴,十分丰盛。

    別看老武衣着打扮跟个老农似的,但武士棱有两爱好,一好美食,食不厌精,二好美色,年年纳妾。

    宣城公府的厨子是很有名的,班子齐全厨艺精湛。

    三宝烧鹿鞭、野菊枸杞鹿鞭花、干蘑鹿腰、环鲍鹿心、鹿血乌饭、金钱扣鹿脣、酱烧鹿舌、翡翠鹿脑、陈皮鹿柳、杏香鹿排、香酥鹿肉、人蔘鹿肉汤、人蔘煨鹿腩、金签鹿肉、烟笋鹿肉煲、烧鹿筋、鸡鹿同春、酥皮鹿肉盏······

    一头鹿,愣是弄出了十八道菜。

    不仅名字好听,端上来也是色香俱全,尝一块,更是让人忍不住直称讚。

    这武家厨子的菜,完全不输永康公府的宫廷菜。

    老爹平时是最节俭抠门的,身爲军官地主节俭的过份,平时別人掉粒饭在桌上,他都要捡起来喫掉,不过年不过节是绝不会开荤的,今天这全鹿宴,老爹一边说着族长破费了,一边却是刀叉筷齐上,挥动如舞,毫不客气。

    老三怀良才七岁,头上还扎着两角,平时老爹对这个幼庶子还算破例照顾,但也仅是让家裏每天早上给他煮个鸡蛋喫,平时也喫不到其它啥好东西,一样每天只两餐。

    这会年纪小也不懂礼数,埋头猛喫。

    武士棱喫东西的样子跟他宣城公、司农少卿的身份不太搭,他好美食,但喫起东西来就真跟武士恪这个乡下地主没啥两样,大块朵颐毫不拘束,甚至还吧唧嘴。

    感觉跟这精致的美食不匹配。

    他的一堆儿孙们,都足够一个府兵队了,也都很有家风,喫起来很豪放。

    长子武君武,五十出头了,长的肥肥胖胖,看着倒像是武士棱的兄弟,以前在老家时是个快乐的地主崽子没啥忧愁,也没啥人生理想,更吃不了苦去练武,老子武士棱与兄弟一起从龙起兵时,他留在家中与三叔照顾族人。

    功成之后,李渊倒也以功勋子弟身份授了他散阶,到如今都九年了,也还仅是右卫的一个从八品下的鎧曹参军事。

    怀玉看他喫的也很豪迈,胃口极佳,对身上那件青色的低级官袍也並不在意,喫的兴起,还直接抬起袖子擦嘴。

    倒是他的嫡长子,亲兄弟中排行第五,族裏排二十三的武希玄,今年才十四,但坐在那裏却是最有礼仪的,甚至还能替他爹不时招呼怀玉爷四个,谈哇也不凡,彬彬有礼。

    怀玉询问,原来这小子在门下省所设的修文馆做馆学生,据说书读的还挺好,跟他几十个皇族宗室、王公宰相子弟同学比起来,强一大截,据说馆裏学士都对他讚叹有加。

    论身份地位,武希玄在那羣馆学生裏家世最低,他原本在国子监读书的,因爲成绩特別好,被特招去修学贤陪那羣皇族宗室王公宰相子弟读书的。

    这馆学生不仅仅是学生这么简单,他跟三卫官一样,也属於一种特殊的门荫,馆学生读满几年后,能够直接参加吏部銓选通过就能获得散阶,然后番上侯选,能够直接做官。

    能在修文馆读书,成绩还这么好,將来走文官路线,前途肯定比武家那些在三卫当侍卫的子弟强的多。

    武希玄一袭长衫,文质彬彬,喫起东西来也是十分讲究,他对怀玉很感兴趣,问东问西,甚至还跟怀玉討论起道家来,好在怀玉也没白的终南山五年,虽半路上山,可本也是读到大学,学管理毕业的,在山上跟老道实打实学五年,道藏没少抄录,特別是帮老道编辑炁体源流更花功夫,不仅帮着抄录,还帮着绘制配图。

    那本炁体源流辑录道藏及其它道家原典中的许多经典篇章,配以直观形象绘图,精准实用的註解,是老道云游参访毕生所集,且都是他身心实证的真实体验,怀玉跟着完成这本著作,可谓收获良多。

    武希玄虽聪明,但终究才十四,对道家的瞭解,根本比不上怀玉,一番交谈下来,他对武怀玉这个族叔十分佩服,改口正式称叔父,刚纔这小子虽挺礼貌,但只叫二郎的。

    武君雅还有几个庶出的儿子比嫡长子要大许多,不是在卫府做三卫官,就是在王府做亲事,但他们只关注面前的鹿肉,或是永康公府里美貌婢女。

    不过怀玉倒也发现,这些武家子弟,虽不如武希玄那般聪明且好学,但他们倒也不是那种紈絝子弟,这可能跟武家以前只是地方寒门庶族,进京时间还不长有关。

    当然,更可能是武家的家风较好,对子弟较爲约束。

    武君雅还有敬真、敬宗两个嫡子,他们跟怀良一样都是十岁以下娃,凑一起倒是喫的开心,哪管其它。

    武士棱对三宝烧鹿鞭、野菊枸杞鹿鞭花这两道菜特別鍾爱,几乎一人包圆。

    一通风捲残云,一桌全鹿宴倒是通通扫光。

    “咱们幷州武氏三房南下关中定居者不少,一些在长安,一些则在京畿近郊,其中不少在渭北七县,先前四郎也跟我谈起到,说现在关中族人不少,年轻子弟也多,但是因爲分的散了,反不如以前在幷州时管束的严格了,不少子弟要么是忘记了学习,要么就是学坏了,长久以往,如何了得?”

    武士棱说起正事,打算在长安办一所武氏的族学,这是武士彠先提议的,族学开设后请饱学之士来教导族中之弟,另外武氏族人的近亲子弟也可以来附学。

    “如今天下一统重开太平,朝廷虽重军功,但以后肯定也更要文治,咱们武家从龙有功,但家族年轻一辈出息的却没几个,如今要抓紧了。只有家族年轻子弟代代都能出人才,光大宗族门楣,家族才能长久兴盛。”

    他望着还在啃鹿排的怀良,“听说怀良七岁了都还未进社学?”

    老爹道:“这小子平时野惯了,且清河乡也只有李家庄有所学校,要不就得去更远的三原县城读书,而且乡下地方,教学的夫子也没啥大学问,便一直让他娘在给他开蒙。”

    唐代在乡村裏社也有私人学校,称爲社学,在州县城则有官学,不过州县官学学生名额有限,一般人也读不到。而民间私有社学,往往也都是大姓宗族所办,主要是收本族和亲戚子弟附学。

    李家庄的学校,就是李家的族学,由李家划拔了田地专供学校食用开支等,招收的也主要是李氏族人子弟和亲戚子弟,周边村子人想进去读书並不易,名额有限。

    龙桥堡虽然有五十户禁军,还有几十户平民,加起来一百多人,但却並没有一所自己的社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