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库小说 > 玄幻小说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章节目录 第323章 荣升馆主
    东宫。

    崇文殿,皇帝李世民听闻司经局的动作特意带着皇后领着太子过来观看。原本被皇帝搬空的崇文殿,如今居然又聚齐了许多图书。

    “怀玉,听说你最近满长安的收集图书,皇亲国戚,宰相王公都被你一一登门拜访了啊,你弄了多少书来?”

    “回陛下,约万卷书。”

    “万卷?”李世民惊讶。

    “朕之前全国征书,又搬空祕书省、司经局等,也纔在门下省弘文殿聚经史子集四部二十余万卷,你这短短时间就聚书万卷了?”

    “回陛下,臣调任司经局,发现司经局无书,崇文殿空虚,与局中属下去各家化缘求书,大家听说是爲东宫求书,都是爭相献书,如陛下原潜邸秦王府十八学士家,多的如邢国公房玄龄、莱国公杜如晦献书二三百卷,少的也献书百卷,连在外地任官的许敬宗学士的妻子裴娘子听说,也是立即献珍藏四书三百卷,还有尚书左丞魏征,这次也特献书三百卷,还把自己写的一套史料笔记也一同献上,

    就连统兵打仗的武勋,如周国公武士彠家、齐国公秦琼家、卢国公程咬金家、营国公樊兴家、永康公李靖家、宣城公武士棱家等也是纷纷重金购书进献东宫。

    其它一些皇亲国戚,诸如赵国公长孙无忌、许国公高士廉,还有大將军长孙顺德、任城王李道宗都纷纷献书,

    臣也不敢太过打扰大家,所以一家最多只接受一二百卷书,如魏左丞、杜尚书、许县丞家中书多,且也都非常精美,臣才接受了三百卷。

    要不是很多家献的书都是重复的,臣没有接受,只怕十万卷书也有了。”

    “这些都是圣天子贤明,储君太子名声好,所以大家才这般积极······”

    李世民左看看右瞧瞧,原本空闲的书架又开始堆满了书,而且他看了下,整理的很好。

    “接下来还有何打算?”李世民问。

    “臣擬將这万卷书按经史子集整理分类,按甲乙丙丁分库藏之,然后再抄写几份,正本珍藏崇文殿,抄写的副本,一份存放东宫司经局,一份赠送弘文馆,一份送祕书省,若还有余,便送国子监、地方州县官学等。”

    李世民听了很来兴趣。

    “那这工程可不小啊,弘文馆聚书二十万卷,朝廷可是调派一百多名楷书手和许多熟纸装潢匠,进行分类整理校订,然后抄写装订,

    想不到司经局倒也有此志向,好。”

    皇帝即位后把原来门下省的修文馆更名爲弘文馆,聚书二十万卷,还精选天下文学之士如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欧阳询、蔡允恭、萧德言等人以本官兼弘文馆学士,

    不仅校正撰写图书,还负责教授弘文馆的皇家宗室及王公子弟的馆学生,另外这些学士还更日宿值,皇帝听朝间暇,引入內殿,讲论前言往行,商议政事,成爲皇帝的顾问参谋。

    李世民向来比较重视文教的,做秦王的时候就设立文学馆,招纳天下名士。

    皇帝看着殿中的那些重新聚集的书籍,又看着武怀玉和殿中司经局的官员们,然后看了眼年幼的太子。

    之前李纲责罚太子,李世民知晓后也没偏袒太子,反而赏赐了李纲。

    “我大唐如今中央官学有六学一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和弘文馆,六学隶属国子监,弘文馆隶门下省。

    朕看,东宫也可以再设一文馆,观音婢,你觉得如何?”

    皇后从始至终只是陪伴皇帝,並不作声,“陛下决定便好。”

    “那就设立崇文馆,掌东宫经籍图书,並招收职官三品以上带公侯封爵子弟,暂定二十名馆学生,课试举送如弘文馆。

    怀玉,你来做馆主。”

    李世民点怀玉的名,並决定也仿弘文馆选一批有才学的文官名士做崇文馆的学士,五品以上本官的兼崇文馆学士,五品以下兼的则称崇文馆直学士。

    除以本官兼职的馆学士、直学士外,再另设校书郎二人,正字、令史等。

    馆主是负责馆內日常事务的,武怀玉这个馆主,也带崇文馆学士衔。

    弘文馆的馆主是褚遂良,是学士褚亮的儿子,早在秦王府文学馆时期,这位褚亮的儿子,也是欧阳询、虞世南两书法大师的弟子,便得李世民信任,一直实际负责馆內日常事务。

    如今也是弘文馆的馆主。

    武怀玉这个新设崇文馆馆主,不论品级还是爵位,都比褚遂良这个直学士要高。

    虽然论文学造诣或是书法水平,肯定远不如小褚。

    但崇文馆的设立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请一批饱学之士教授太子读书,再招上一大批皇家宗室子弟、皇太后、皇后家子弟,以及宰相王公大臣子弟来陪太子读书。

    人不需要多,二三十人开一个班就行。

    这样以后太子都不用再去弘文馆读书了,直接在东宫裏读书。

    皇帝甚至想着,崇文馆招一批年轻些的官员学士,以后他们也是太子的辅佐班底,那些年轻的王公子弟,將来也能成爲太子的忠实属下。

    从小开始培养太子。

    挺好。

    李世民没让李纲或裴矩做这崇文馆馆主,甚至不打算让他们兼学士,也是考虑他们年纪太大了,他希望选一批年轻的人辅佐太子,能够一直辅佐太子左右。

    这个结果倒是出乎武怀玉意料,虽然他確实往这方向努力,但也只是当成一个长期目標,可现在突然就飞昇实现了。

    他记得崇文馆应当开始叫崇贤馆来着好像,似乎是贞观十几年的时候才设置的,现在就提前设立了,是不是这蝴蝶翅膀扇动的太猛了一点?

    他瞧了瞧年幼的太子。

    自己能不能保下这太子?

    这个念头一升起,他又犹豫了,这种逆天改命的事,他觉得自己胳膊太细了点。

    有些事情並不完全是偶然原因造成的,一定是有很强大的力量所主导的。

    他觉得还是先不要想那么远。

    武怀玉谢皇帝,然后提了一个小小建议,就是目前条件不足,不如司经局一个衙门两块牌子,局裏的这些校书郎、正官、令史、典书等,也可以兼崇文馆裏的差事。

    李世民从諫如流,怀玉顺势请求能多调拔一些熟纸装潢匠、笔匠等,也多调派一些楷书手等,亭长、掌固这些吏员也增补,还有就是公廨钱等也希望拔一些。

    “朕都允了。”

    皇帝不仅同意司经局一个衙门两块牌子,还给司经局拔了更多公廨钱,甚至给司经局官吏们加了份兼职的俸料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div>